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关于节日的诗句(古诗《端午》)

写四首关于节日的诗? 关于节日的诗 1.【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

写四首关于节日的诗?

关于节日的诗

1.【唐】王建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8、《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0、《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1、《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12、《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  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  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  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13、《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4、《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传统节日的诗句七夕

关于七夕的诗句如下: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7、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9、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

10、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是什么节日

1、主要是少女们过七夕节,又称为女儿节,乞巧节!

2、《迢迢牵牛星》这首古诗出自于巜古诗十九首》,写的是牵牛织女夫妇的分隔,古代传说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鹊桥相会。所以是描述的是我国的传统七夕节,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想求取功名的人们在农历七月七祭拜魁星,祈求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后人改变成为牛郎织女的故事。

元日是关于传统节日的什么诗

元日是关于春节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寒食是什么节日古诗

1、清明节。

2、原文: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

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

寒食古诗描写什么节日

1、《寒食》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传统节日“寒食节”的景象。

2、原文如下:《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3、译文如下: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4、作者简介: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如下:

1、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2、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3、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4、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5、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6、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7、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8、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0、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11、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传统节日的诗句古诗

1、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关于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节日的诗句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

中国传统节日大抵起源于先秦时代,而定型于两汉时期,如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到了两汉大都基本定型。这不仅是因为“汉承秦制”,更重要的是国家的统一,社会出现了各种节日风俗得以定型的土壤和条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隋唐到宋,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它的变异和调整,宗教的渗透、民族的融合、社会心理的失常,为中国节日风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秋夕是什么节日的古诗

秋夕是关于七夕的古诗。《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宫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原文如下: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释义如下: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

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

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节日的诗句有:张可久《风入松·九日》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赵鼎《寒食》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苏轼《守岁》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杜甫《小寒食舟中作》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