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帮助都是好事,如果过头了,或者刻意了,也可能成为坏事。感恩与怨恨、功劳与过错,往往只是一步之遥。
一、救寡是恩,救众无恩。有一个小村子,共十户,一次遭受水灾。如果我们只救助关系最好的那一户,那会收获感激和友情,而其它村民也许会后悔没有和我们搞好关系;如果我们救助五户人,朋友会觉得不过如此,而其它五户会对我们心生怨恨;如果我们救助了八户人,这些人会觉得我们的帮助是理所应该,无感恩之心,而剩余的二户将对我们恨之入骨 ;如果我们救助了所有人,那他们会怀疑洪灾是我们造成的。大陆有一慈善家,在台湾街头施舍礼物和红包。结果,有拿到的人,并没感谢他;没拿到的人,破口大骂。所以,古代君子帮助人,是有所帮,有所不帮。有所帮以树德,有所不帮以树威,而不是千篇一律,救助所有人。
二、有恩于人,莫记心上。有一年齐国闹旱灾,饿死很多人。有一个叫黔敖的人,在路边架锅舍粥,但去吃的人很少,而且吃过的人不但没感激他,反而怨恨他。因为黔敖得意地招呼过往饥民,吆喝道:“喂!喂!来吃粥!”饥民说:“我们不想无尊严地吃你施舍的食物”,都绕开走了。黔敖为宣扬自己的善行,四处招摇。结果,让受施舍的人无地自容,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他施舍的粥饭。善行善举,应发自内心,从骨子里表现出来,而不是别有用心。如果是为了让人感恩你而做善事,那是一种作秀。这种行善是有目的,是伪善。
三、受人之恩,铭记于心。古代有一个商人,渡河时落水了。商人大声求救道:“我是富商,谁如果救了我,我给他一百两金子。”有个渔夫路过,就把他救上岸来。得救后,商人反悔了,只给渔夫十两金子。渔夫说:“你刚才答应一百两金子,怎么现在只给十两?”商人忘记了渔夫救他的恩情,反倒振振有词地说:“你一个穷打渔的,十两金子还不满足?”过了一段时间,商人因为船触礁,再次落水。渔夫看到后,头也不回的走了,商人活活地淹死了。
有些人遇难时,苦苦哀求;渡过难关后,就忘记了帮他的人,这种过河拆桥的人,终将没人会愿意再帮他。做人,一定要懂得知恩图报,不要忘记别人的好,这样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恩与怨、功与过,往往只是一步之遥!
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帮助都是好事,如果过头了,或者刻意了,也可能成为坏事。感恩与怨恨、功劳与过错,往往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