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励志句子

聆听春天遗失的嘴唇:海子诗《历史》疏义

今天分享的是去年清明节在无锡古典书院诗经会讲中写的文章,读过的朋友可以忽略。疫情原因,这学期的无锡诗经会讲通过…

今天分享的是去年清明节在无锡古典书院诗经会讲中写的文章,读过的朋友可以忽略。
疫情原因,这学期的无锡诗经会讲通过网络视频直播进行,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报名参加。报名联系人:葛老师(微信gam6915)。
无锡诗经会讲每月一次,每月底的最后一个周六和周日举行,每次会讲两天。本月的会讲定在3月28-29日通过网络直播举行,详情如下:
3月28日上午(9:00-11:00):复习《诗广传·齐风·论鸡鸣》,参考主题——“诗达情”的忠恕之道;读“论还”,参考主题——齐人之“儇”(巧利)与齐国的霸业。
3月28日下午(2:00-4:00):读《齐风·东方未明》与《诗广传·论东方未明》,参考主题——船山如何洞察、批判遽迫之非人道,人生与政治如何避免遽迫?
3月29日上午:读《齐风·甫田》与《诗广传·论甫田》,参考主题——如何量力量德而行又不拘小成,“思不出其位”与“事事关心”之间是什么关系?读《齐风·敝笱》,思考主题——家与国的纲纪是怎么坏掉的?如何理解古人的三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
3月29日下午:读《诗广传·论齐诗多刺》,参考主题——政府与人民如何相互“风化”。
再重复一遍,有兴趣参加会讲的朋友,请加葛老师(微信gam6915)报名。
去年在无锡古典书院纪念海子诗歌朗诵会上
看到李旭收藏的北大诗社小册子
在去年的无锡诗经会讲中背诵海子的《历史》,顺便有些讨论
下面文中的一些基本想法都是在无锡会讲中形成的
只是在口头讨论中未能深入展开(王伟录音)
聆听春天遗失的嘴唇
——海子《历史》疏义
柯小刚(无竟寓)
标志海子诗歌成熟的“亚洲铜”是一个奇特的命名。只有现代汉语才能这样命名。现代汉语提供了这一命名的可能性,这一命名也改变了现代汉语。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
这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然而这块地方原来并不叫“亚洲”。“亚洲”是被我们自己内化的他者对于我们的命名。非惟“亚洲”,连“中国”的名称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自外而后内化其自外的过程。现代汉语就活在这样的自外和内化中,海子的诗就活在这样的自外和内化中。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像海子那样深切地以韩波、叶赛宁、梭罗、荷尔德林、梵高等外国诗人和艺术家为最亲密的弟兄,也没有人像他那样挚诚地扎根在这“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全世界的兄弟们
要在麦地里拥抱
东方 南方 北方和西方
麦地里的四兄弟 好兄弟
回顾往昔
背诵各自的诗歌
要在麦地里拥抱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
在五月的麦地 梦想众兄弟
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
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
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
唯一的不只是“埋人的地方”,而且是能为“全世界的弟兄们”孤独地背诵中国诗歌的“麦地”。这可能是唯一的一块“世界麦地”,向四方敞开,然而只有“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里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无论弟兄们来或者不来,这片麦地必将成为世界麦地。因为,曾经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中国,不得不重新生成为世界。因为,本来,“中国”的意思就不是一个“民族国家”,而是“天下”。当天下布满哀伤的村庄,大地一无所有,就只有弧形的天空。天空笼罩大地。
所以,海子命名的结点并不在“中国”或“亚洲”,而在“铜”。无论“中国”还是“亚洲”,都凝铸在“铜”中。“埋人”的“铜”是黄土地,也是黄土地出产的金属,以及由金属铸成的鼎彝、铭文、祭器。在《历史》这篇短诗中,“亚洲铜”散落为“象形文字/撒落一地”,凝聚为“一座古老的铜像坐在墙壁中间/青铜浸透了泪水”。土生金,金生水。五行并不是五种元素,而是五种运动方式。运动和生成的方式是诗的秘密,《易》的秘密,世界的秘密。
野花说出了那些秘密。只不过,她们是“春天遗失的嘴唇”,缄默无言。“目睹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无所言说,只是“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在埋人的土地上,在锈迹斑斑的人类青铜下面,野花悄然开放,说尽了自然和人世的秘密。风把她们的话带向远方,归还远方,带向岁月的语言:
我们的嘴唇第一次拥有
蓝色的水
盛满陶罐
还有十几只南方的星辰
火种
最初忧伤的别离
岁月呵
你是穿黑色衣服的人
在野地里发现第一枝植物
脚插进土地
再也拔不出
那些寂寞的花朵
是春天遗失的嘴唇
岁月呵,岁月
公元前我们太小
公元后我们又太老
没有人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
那我还是举手敲门
带来的象形文字
撒落一地
岁月呵
岁月
到家了
我缓缓摘下帽子
靠着爱我的人
合上眼睛
一座古老的铜像坐在墙壁中间
青铜浸透了泪水
岁月呵
海子的这首诗题作《历史》。但这不是用历史的语言讲述的历史,而是野花的语言讲述的历史,“春天遗失的嘴唇”讲述的历史。它要讲述的,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历史的历史。历史并不发生在历史中,而是发生在发生中。发生发生历史,然后历史才发生。
讲述发生的嘴唇,只有诗、野花和《周易》,而且永远是在遗失中的春天的嘴唇。遗失内在于发生中最核心的部位,所以,遗失也构成了历史的本质中最本质的东西。历史并不只是被记录下来的发生,而且尤其是遗失的发生,以及在遗失中才能记住的发生。
《春秋》开篇“元年春,王正月”就是这样的发生。遗失的王,只有在“王正月”的特殊书法中才被记起。遗失的春天,只有在“上无所系”(何休《公羊解诂》)的无头之“元”中才被记起。“立者,不宜立也”,“致者,不宜致也”,“以者,不以者也”,“用者,不宜用者也”:《春秋》书法,多有如此者。
我们的嘴唇第一次拥有
蓝色的水
盛满陶罐
还有十几只南方的星辰
火种
最初忧伤的别离
盛满水的陶罐犹如一汪湖泽,是兑卦之象。兑是口。人类文明之初,第一次用陶罐喝水,就是第一次与大地的交谈和亲吻。陶罐来自大地,是人类文明最初的花朵和述说历史的嘴唇。水则是交谈的目的、媒介和内容。水是历史本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离”是别离,也是离卦。“南方的星辰”是离卦,火种也是离卦。离是附丽、粘在一起。所以,离是别离。因为,越是在别离之时,越知道密不可分。
在“最初忧伤的别离”中,人从自然走出,离别出文明(离是文明之卦)。在“绝地天通”的时候,天人方始合一。在文明生活中,自然才开始在别离中显现。正如“南方的星辰”和“火种”,只有在离别的途中,才为夜行人闪耀出文明的光芒。
在真实的文明经验中,永远保有最初别离的忧伤、痛苦和遗失。什么时候遗失了遗失,文明才开始真的遗失。文明之为离,深意存焉。
你是穿黑色衣服的人
在野地里发现的第一枝植物
脚插进泥土
再也拔不出
那些寂寞的花朵
是春天遗失的嘴唇
开始穿衣服是文明人的标志。在《尚书·益稷》的舜禹对话中,衣服的十二章纹、五采五色成为礼乐生活的重要方面。不过,华彩只是衣服的文明之象中最易显明的一面而已。犹如离卦外面的阳爻或火焰之明亮易为人知,而火焰中心的黑暗或离卦中间的阴爻却不易觉察。“黑色的衣服”就是这样的离中之阴。
衣服之为文明,首先在于它是离:是隔离的离,也是附丽的离(离通丽)。合在一起,才是离卦的离。附丽于身体,隔离人与自然,隔离人与人,这是衣服的基本功能(质之用)。附丽于身体,显示美丽,这是衣服的高级功能(文之用)。两种功能都体现了衣服的离卦之象、文明之象。“黑色的衣服”从“最初忧伤的别离”而来,更多体现了衣服文明的质之用。所以,三代开端的夏,也是华夏之初的夏,以玄色为尚。后来随着文明越来越发达,衣服才越来越华丽。
“黑色衣服”的黑,也来自上节诗中“蓝色的水”。水色本玄,折光显蓝。水配智,主技艺机巧。“穿黑色衣服的人”是用水的智慧去探索发现的人。水生木,“穿黑色衣服的人”是第一个农民。他在野地里发现第一枝植物,把它培植为庄稼,把野地耕耘为田畴。
在植物成为作物的同时,人成为植物:“脚插进泥土/再也拔不出”。人耕作土地,土地也耕作了人。人在土地上耕作文理,大地的文理使人成为文化人。在西文中,文化(culture)的词根就来源于耕作。
于是,剩下那些“寂寞的花朵”,留在野地的野花,无言地开放。她们是“春天遗失的嘴唇”,遗失在文化耕作不到的田间地头,“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自古以来,只有少数有文化的农民懂得野花的语言,乐于在耕种之余跟那些“遗失的嘴唇”对话。“晨兴理荒秽,草盛豆苗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是这样的对话。
公元前我们太小
公元后我们又太老
没有人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
那我还是举手敲门
带来的象形文字
撒落一地
“公元”不是“西元”,也不是某个宗教的纪元。维“王”曰“公”,维“上无所系”曰“元”。“元年春、王正月”乃可谓之“公元”。
“公元前我们太小”,小到没有。“公元后我们又太老”,老到没有。公元不是一个瞬间,正如人不是一个点。公元是岁月的前后之间、前后之际,正如人是太小和太老之间的生命、小到没有和老到没有之间的存在(参拙文《年龄的临界》,见收拙著《道学导论(外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所以,“岁月呵岁月”感慨的不是岁月,是人。人无时不在岁月之中,公元无时不在前后之中。公元前,公元后,人太小,又太老。
太小的时候,春天向我们张开嘴唇,但我们还不会说话。太老的时候,春天遗失了嘴唇,我们却想要与她对话。所以,“没有人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真正美丽的微笑,是你对她说的话与她对你说的话相遇的微笑。这样的微笑是一生难遇的奇迹。
最初,这些奇迹就是文字。每个字都是一场相遇的微笑。只不过,它们发生在我们拥有记忆之前。犹如婴儿,在长大之后记不起出生时父母对他的微笑,但父母肯定笑过。那时发生了相遇,但只有一方知道,只有一方微笑。所以,“没有人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所以,“那我还是举手敲门/带来的象形文字/撒落一地”。
门是隔离和联通。门隔离室内的文明生活与野外的自然,也联通文明与自然。文字也是这样的门。每一个字都为人类打开一扇门,但同时,每一扇门又为人类屏蔽了所通达的事物。由于门的隔离和联通,人住在语言中,犹如住在房屋中。开始有语言文字和房屋的文明生活,是开始了更加固蔽的隔离和更加深刻的联通的生活。
不过,在敲门进入房间时,文字撒落一地。文字拒绝进入房间。文字还是比人类的房屋更野。居于文明中心的文字,还是比文明的外壳和保护层更自由。文字是门和房屋,但更是野花和“春天遗失的嘴唇”,是“最初忧伤的别离”和“第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所以,文字可以写商业计划,也可以作诗。
到家了
我缓缓摘下帽子
靠着爱我的人
合上眼睛
一座古老的铜像坐在墙壁中间
青铜浸透了泪水
这是唯一的一间活人的房子,祖父活在这里,父亲活在这里,我也活在这里。这里不需要帽子,睡觉的时候甚至不需要衣服。恰恰是在家中,在文明生活的堡垒中,人可以回到自然。人不但一丝不挂地诞生在这里,而且,每天还要除去衣服,在床上重演睡眠和苏醒,孕育和诞生,以及爱与死亡。每天从早到晚,从梦到醒,从床到门,都是一场文明史的发生。不一定是历史,但肯定是发生。
“靠着爱我的人/合上眼睛”,于是,“最初忧伤的别离”弥合了忧伤。眼睛也是离卦,心也是。合上的眼睛在心灵的爱中合上了忧伤,而“一座古老的铜像坐在墙壁中间/青铜浸透了泪水”。铜像与爱人的脸又开始发生“最初忧伤的别离”,泪水又开始辞别眼睛。浸透泪水的青铜是历史重新开始的“亚洲铜”。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李旭在去年的无锡诗经会讲中朗诵自己的诗作以纪念海子
“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前年秋天在惠山拍的小视频)
海子诗如《易》象
穷透事物表层
刚来
相关阅读:
海子:现代中国的山海关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古典书院网课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