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其他句子

《红烛诗刊》李煜春:我也来宣传宣传…【随笔】

我也来宣传宣传……作者:李煜春生在这儿、长在这儿,对这儿的一切早就习以为常。光秃秃的黄土山,夹杂些红砂石。黄河…

我也来宣传宣传……
作者:李煜春
生在这儿、长在这儿,对这儿的一切早就习以为常。光秃秃的黄土山,夹杂些红砂石。黄河流经的黄土地,地理位置偏僻,黄土地贫瘠,造就了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真真切切的限制了人们的想象。游玩了几处美丽乡村之后,忽有一日静心发现原来我的家乡也很美,只是没有宣传罢了……
黄河流域鱼米之乡——糜子滩
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有一历史上被北方少数游牧民族戎、羌等族居住和生活过的小县城靖远县。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明开国军事统帅徐达奉命北征,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遂派兵驻守,自洪武三年(1370年)——永乐十五年(1417年),为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历代明朝统治者数次将山西人以山西大槐树为起点向全国广大地区,以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进行了大移民。至此靖远的土地上的居民渐渐以汉族为主,并于雍正八年(1730年)改名为靖远(边远之地已安定下来之意)县。
所有的故事都未发生在靖远县城,而是与靖远县城所在的乌兰镇隔河相望的北岸糜滩。明万历年间,由于河床南移。依山一带,出现大块沙滩,生长出非常茂盛的野生糜子,故命名为糜子滩。为力解决温饱,人们纷纷北迁至此。1989年靖远县政府将原糜滩乡分解成糜滩、三滩二乡之后,才有了今天占地246平方公里,约24600多人的糜滩镇。
说糜滩依山傍水一点也不为过,糜滩北面群山环绕,南面黄河流经。黄河流经糜滩的里程约23公里,在400余年的糜滩历史上,糜滩人世代依河族居于此。
糜滩依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依次由以杨、张二姓为主的独石村,以武、韦二姓为主的碾湾村,以王、樊、詹三姓为主的官路村,以陈、李、杨、马四姓为主的前进村,张、丁、金三姓的胜利村,与胜利平行但不在河边的刘姓为主文化村,及姓氏最杂、人口最多的下滩村,和新开发的武家大川,七个行政村组成。
400多年来糜滩人世代族居,族居由于血浓于水的关系,相对来讲是最为团结稳定的,因此糜滩相对其他地方来讲要安宁得多。
风土系列之——独石头
独石头就是糜滩人对最近被白银市宣传得风风光光的美丽乡村水韵独石的传统叫法。独石头因那块亦山亦石高二十米,周四十米,孤立于古河床之上的独石而得名。
相传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之石出自一脉,女娲待天补住之后,立此如柱独石分水定流,故上书万历年间刑玠所题:“中流砥柱”四个大字。落款为兰陵张俊的“西来鳌柱”,也篆刻于上。更有康熙时期三将军合书的“静涛”二字于石上。上述明清两代名人题字的内容无一不体现独石分水定流之作用。
一个神话,就是浪花一朵;一个神话,就是泪珠一颗;一块石头,亦是一个神话。独石实则是靖远一带方神,鱼龙山主日常于其上修行打坐之石。你看那石背后群山环绕,前面是天来之水的黄河,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如此能集天地日月之精华,静心修行的好去处,实属不多。
鱼龙山主缘遇此石,便修行于此,保我一方平安。不信但看糜滩,糜滩虽不富饶,但年年风调雨顺,这不是见证吗?
独石这块风水宝地,在沉静千年以后。终于在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由靖远县委、县政府牵头,致力打造国家3A级乡村旅游胜地——水韵独石。一时间挖渠、修路、建园等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开来……
风土系列之——青龙山
黄河北岸,青龙山下;没事呱呱叫,有事水中钻。这是1989年三滩从糜滩分离出去之后,三滩人编排糜滩人的一首打油诗。这首诗很形象的将糜滩人比作赖瓜子(癞蛤蟆),将糜滩的地理位置黄河北岸标注的清晰明确,将糜滩的那座青龙山也编在其中,可见青龙山在糜滩的重要性。
糜滩南面是黄河贯穿,北面自碾湾咀子底下至下滩长尾滩是一条连绵不断的山脉。远观象一条青龙匍匐于此,碾湾咀子那儿是龙颈,龙头在河中汲水,青龙山是龙背,长尾滩那的龙尾山是青龙尾巴,活脱脱的一条青龙汲水。
民国年间一南方走艺的蛮婆(相当于道姑)云游至此。观气,见青龙即将饮饱,有冲天之势。蛮婆怕引起人间浩荡,使人间再造罹难。遂鼓动官路村詹、杨、王、樊等大户人家,在青龙山顶修建了一座桃花娘娘庵,将青龙镇压其中,又引糜滩众乡亲在咀子底下凿一路将龙头斩了,遂放心离去。故糜滩人杰地灵,但出不了大人物,成不了大气候。
勤劳朴实的糜滩人民,将能安安生生的过好日子当做奋斗目标,故世世代代以耕读传家,倒也落个心安理得!
风土系列之——大柳树
上回说到女娲补天之后,将一如柱巨石立于水中,作分流定水只用,名为独石。独石又乃靖远方神鱼龙山主,修行打坐之石。
该石常沐神恩,倒也采集了一些天地日月之精华,遂也有了一些灵气。该石常见经过身旁的凡间夫妇出双入对,不免觉得孤单,独石因此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一日方神打坐完毕,独石将孤单之意流露,方神也觉同情。
方神推敲得出:独石乃阳刚之物,配也该配阴柔之物,万条垂下绿丝绦之柳,乃大自然最为阴柔之物。恰自己云游到过的上游兰州府,有一棵百年老柳,方神使出一些手段将此柳挪至糜滩长尾滩处。与独石一首一尾,相互呼应,保得了一方平安,守护了糜滩乡民。
今日在下滩村的长尾滩,有一不知栽于何年?来自何方?数人合抱之柳,名唤大柳树。此树自糜滩人迁来之时就立于此,如今已经中空,但年年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老百姓受各种条件限制,往往对一些年代久远的山石、树木、河流产生膜拜。尤其是对于有生命并且源远流长、开花散枝、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动植物地膜拜。而大柳树恰恰符合这一特征,在糜滩当地大柳树更比独石神奇,更富有神力。
大柳树前人们为其修建了庙宇,大柳树上挂满了红布、被面等物,不难看出大柳树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向往。人们来此求子、祈福……
作者简介:李煜春,男,1983年出生于甘肃靖远,中共党员,小学教师。
总编:红烛心曲
主编:温文馨语
编委:大海放歌、新源飞语
投稿须知
一、作品由作者提供原创首发,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拒绝作品抄袭,一稿多投!
二、题材不限,诗歌(现代诗、古体诗词、散文诗)、散文、小说、随笔、摄影等等。
三、投稿邮箱:357437070@qq.com或2729704303@qq.com投稿格式:题目+内容+简历+照片投稿后关注公众号,并主动加红烛编辑微信:s27298888也可以微信直接投稿。
四、作者稿费为赞赏的70%,30%作为平台维护,赞赏低于5元(含5元)无稿费,稿费在推文七日后发放。后续不再发放,请作者添加编辑微信:wenwenxinyu领取!

版权声明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