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口语交际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其中一个。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ù)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佤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除了这些之后,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30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部。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西双版纳境内有景洪坝、勐海坝、勐遮坝、勐笼坝、勐罕坝等,德宏境内有勐焕坝(芒市)、勐那坝(盈江)、勐卯坝(瑞丽)、勐底坝(梁河)勐婉坝(陇川)等。 根据2006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傣族人口有126万。傣族历史悠久,与属壮洞语族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立足、毛南族、仡佬族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都是“百越”民族的后裔。具有共同的分部区域、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和民族特点,语言方面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同源词和相同的语法结构。 傣族一个跨境民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的阿萨姆邦的阿洪傣都有着渊源关系。全球傣(泰、掸)总人口6000万以上。大部分傣族自称为“傣”、“泰”,他称为“掸”、“阿萨”。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盛,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经过,一个民族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经过,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提高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妙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提高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经过。它和社会的提高一样,是人类社会提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然而其中风俗内容的丰盛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提高经过。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大众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提高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提高,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去当地了解情况。是最好的!
自己去了解
通过本组课文的进修,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指导。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创造、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
二、半夜12时,可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 A。第二天0时 B。第二天的24时 C。第一天24时 D。第一天的0时
半夜12时,可以用24时计时法表示( A。第二天0时 C。第一天24时)
三、学校图书室的课外读物中,已知《儿童漫画》的2分之1与《少儿故事》的4分之1是24本;《儿童漫画》的
已知《儿童漫画》的2分其中一个与《少儿故事》的四分其中一个是24本;《儿童漫画》的六分其中一个与《少儿故事》的四分其中一个是20本。
前者减去后者,就是《儿童漫画》的三分其中一个(2分其中一个减去六分其中一个,另外《少儿故事》的四分其中一个抵消了)等于24-20=4本
因此《儿童漫画》有4/(1/2-1/6)=4/(1/3)=12本
代入第一个已知条件,《儿童漫画》的2分其中一个就是6本
《少儿故事》有(24-6)/(1/4)=7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