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为人类的二种特有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活动,其功能表现为对其他社会体系的影响,包括对人口、天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然而,教育的社会功能并非“万能”的,教育功能的发挥以及教育自身的提高无不受到社会提高的制约。
因此,我们在分析教育的社会功能之前,要分析社会对教育的制约影响,即分析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人口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其中一个,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地域的、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人的总体。社会人口数量的几许、质量的高低、结构的类型无不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教育规模的大致与人口数量的多寡极其相关。通常情况下,教育规模的扩大与缩减,取决于两个影响,一是教育资源的投入,二是教育需求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增减直接影响教育需求,进而影响教育的规模。
在民族财政既定的情况下,人口越多,民族各项开支所需经费就越高,能用于提高教育事业钱物就越少;加之学龄人口的增加,不仅使人均教育经费投入减少,同时给学校基建带来了困难,而且也给教师队伍建设带了一定难度。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主要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素质情况。人口质量对教育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其中,直接影响是指学生已有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教育的原材料,其质量高低直接制约了教育质量的高低。而间接影响,则表现为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教育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
比如,父母素质对子女的早期教育、期望值和教育熏陶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学校教育质量取决于教育者一方,即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口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年龄、性别、文化、技术、职业、阶层、地域、民族等方面的构成状况。人口结构的每个方面的变化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
天然环境对教育的制约,天然环境是人类社会提高的必要条件其中一个。天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息场所和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物理成分,还为人类造物提供各种物质材料。人类的存在离不开天然环境,人类的教育活动同样也要受到天然环境的制约。具体表现为下面内容几许方面。
天然环境制约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适应和超越环境的社会个体。在千变万化的天然环境中,人类之因此能够生息繁衍绵延不绝并且不断提高壮大,关键在于人类能继承和提高前人文化以不断地适应和超越天然。教育目的的设定不得不考虑天然环境的影响。
天然环境制约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机构的设置包括机构设置的和人员配备两个部分。其中,机构设置主要是校舍的建设;而人员配备主要是指教师配备的和学生的配备。在校舍设置方面通常情况下,那些交通越闭塞、人烟稀少或寒冷的地方,愿意从教的人就越少,尤其是优质师资更少。
于是,即使开办了学校,也因教师的欠缺而不能正常运行。同样,那些离学校较远或偏僻寒冷的地区,受教育者的人学年龄往往会被推迟,直接影响学校运作质量。
天然环境制约教育内容,适应天然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其中一个。因此,处于不同天然条件制约之下的大众,在教育内容上所做出的选择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差别。
天然环境制约教育途径,天然环境能够影响大众的思索方式和想法意识,而这些思索方式和想法意识又会决定大众看待和处理教育难题的方式技巧。
一般来说,地处内陆山区的民族和民族,对外交通饱受阻隔,很容易形成想法文化上的闭塞,而想法文化上的闭塞又会造成想法意识、思索方式的僵化,这就可能使其在教育难题上缺乏灵活多变的态度。
相反,地处大河流域、沿海一带以及平原地区的民族和民族,则易于彼此间进行交往和沟通,思索方式和想法意识会更为开放、灵活,在教育难题上更有可能开放、灵活。
经济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方式是生产环节的一个重要影响,而生产力又是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力无论是对经济提高而言,还是对社会提高而言,都是极为活跃和最具革命性的要素。因此,我们在论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时,重点阐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