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生平经历概括?
1056年,三苏到开封(古称汴京)考试,途径剑门关、阆中、翻秦岭,入凤翔驿,再过长安、渑(miǎn)池,到汴京。苏轼21岁,考试题目《行赏忠厚之至论》,高中,主考官欧阳修:“读苏轼文章不觉汗颜。”。突然从家乡传来苏母程夫人病逝,三苏返乡。为母守孝27个月后,赴开封。
1059年三苏+苏轼妻子王弗、苏辙妻子史氏,水路出川,长江三峡,江陵登陆,走襄阳,到开封。途经乐山大佛——唐玄宗时期,海通和尚为减少水势,召集人力物力修凿。海通死后,其徒弟继续修筑,历经90年完工。大佛通高71米,头14.7米,手长8.3米。
途经宜宾(古称叙州),作诗《夜泊牛口》,泊船登白帝城(瞿塘峡),作诗《白帝庙》,其实刘备不是在白帝城托孤,而是在今天已经被水淹没的奉节城永安宫。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蜀地,因在山头凿井时有白雾升腾,酷似白龙,因此自称白帝,并在此地修建白帝城。公孙述胸无大志,满足于割据一方,没有听从荆邯(hán)的建议,由江陵和汉中出兵,最终被刘秀所灭。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荆邯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入峡》
1060年,到达开封,参加制科考试——北宋最高质量别科举考试,两宋共举办22次。苏轼获制科第三等,由于一、二等历来虚设,三等即第一。北宋仅苏轼、吴育获第三等。主考官宋仁宗欣喜道:“我喜为子孙得两宰相也。”
苏轼简介以及生平经历?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生于公元1037年,去世于公元1101年,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算的是上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自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宋嘉佑二年与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时进士及第,一时成为一方美谈,人说“一门三苏”。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来母亲病故,因守孝丁忧故里,熙宁二年官复原职。复官之后,由于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而上书反对,从而受到排挤,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一生起起落落,经历坎坷,但也许正是由于其丰盛的人生经历,才能留下如此多封著作。
谁能告诉我苏东坡的生平事迹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其中一个。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然而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
苏东坡生平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其中一个,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其中一个,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东坡的生平详细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嘉佑二年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移知徐州。元丰二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再贬儋州。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其中一个,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苏东坡的生平
苏东坡的生平:
1、苏东坡于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在眉州眉山;
2、嘉祐元年,苏东坡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3、嘉祐六年,苏东坡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四年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名动京师;
4、乌台诗案熙宁四年,苏东坡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东坡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5、元丰二年,苏东坡被调为湖州知州,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
6、被贬黄州,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苏东坡经此一役变得心灰意冷;
7、元丰七年,苏东坡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
8、元祐四年,苏东坡任龙图阁学士;
9、宋徽宗即位后,苏东坡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