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与伯爷区别?
伯与伯爷的区别是:“伯”是对年纪比父亲大且与父亲同辈的男性的尊称,而“伯爷”就是父亲的兄长或族兄的尊称。
“伯”在古代是指兄弟之中最年长者,其次为“仲”、“叔”和“季”。后来引申为女子对丈夫的兄长或孩子对父亲的兄长的称呼。再后来则扩大成为对其他比父亲年纪大的父亲同辈男性的尊称。
“伯爷”就是“伯父”的意思,“爷”在古代就是“父亲,父辈”的意思,是为了区分其他非亲属的“伯”与父亲兄长的“伯”而产生的称呼。
伯是不是少数民族?
不是少数民族,而且大民族。源于嬴姓,出自夏王朝初年东夷族伯益,属于以先祖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记载:伯氏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伯益,亦称柏翳、大费,本是黄帝的后裔,在舜帝执政时期出任东夷部族联盟的首领,他以调驯鸟兽出名,受赐“嬴”姓,故伯益也是嬴姓的祖先,其后代中有嬴政,即秦始皇。伯益曾辅佐大禹治水,立有大功。大禹得位后,曾想让位给伯益,伯益却推辞不受,还躲避到箕山之阳。夏禹在后继无人的无奈情况下,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启,结束了历来的禅让制度。后来,夏启担心伯益会夺取自己的王位,因此杀死了伯益,建立起“王天下”的夏王朝,中国正式进入奴隶制社会。
“伯”之一字,本意除了排行老大以外,还有管理一方的长官之意,益为东夷首领,故称“伯益”。在伯益的后裔子孙中,有以祖名“伯”字为姓氏者,称伯氏、嬴氏、柏氏、费氏等等,有四百多个分衍姓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其伯氏史称正宗。伯氏族人大多尊奉伯益为得姓始祖。
伯在古代排行?
老大
伯、仲、叔、季是长幼次序,而且“伯”通“孟”,文字记录显示从周朝时就已经用它们来表示宗法意义的排行称谓。意思是老大是伯(孟),老二是仲,老三是叔,老小是季。孟和伯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不过后来统称长子。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
古代对长辈的称呼伯吗?
“伯”本义是能说会道的族长。
伯,甲骨文(白,明了的)+(人),表示明于事理的人。有的甲骨文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名词,见多识广、明于事理、能说会道的族长。
伯的文化常识?
会意兼形声字,初文是象形字。取象于人首,貌字作A可证。甲骨文和金文用白表示。篆文另加义符人,成了从人从白会意,白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伯。是“霸”的本字。本义即人首。引申指首领,甲骨文云“羌方白”即谓羌方之首领。《说文》小篆增加了意符“人”,成为从人、白声的形声字。隶、楷因之。《说文》:“伯,长也。”引申指第一的,如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兄曰伯;又如父之兄称伯父或伯。由首即“头儿”引申指领导一方的长官。《周礼·春官·大宗伯》:“九命作伯。”引申称某一方面魁首,或对道德学问足为表率者的尊称。
伯,仲,叔,季,分别是什么意思?
你好
“伯”,本义是长子。许慎《说文解字》:“伯,长也。”引申为排行第一,指兄弟中最年长的,就是“老大”。《豆棚闲话》第七则:“伯曰曹丕,字子桓;仲曰曹彰,字子庄;季曰曹植,字子建。”曹丕、曹彰、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是老大,所以称“伯”。“伯”也可以用於女子的排行,指姊妹中最年长的。《诗经·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伯姊”就是大姐。
“仲”,本义是“中”。许慎《说文解字》:“仲:中也。”《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四仲,则岁星行三宿。”高诱注:“仲,中也。四中,谓太阴在卯、酉、子、午四面之中也。”引申为排行第二,就是“老二”。《诗经·大雅·烝民》:“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是鲁献公的第二个儿子。“仲”也用於女子的排行。《诗经·邶风·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渊。……先君之思,以勖(xù)寡人。”高亨今注:“仲氏,古代长子长女称伯称孟,中子中女称仲。”(任:姓。只:语气词。勖:助,这裏是“匹配”的意思。寡人:我,国君的自称。)
“伯”和“仲”经常连用,表示兄弟的排行。《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杜光庭《虬髯传》: “问其姓。曰:‘张。’问伯仲之次。曰:‘最长。”“伯仲之次”就是兄弟排行的序次。引申为对年长男子的敬称。班固《白虎通·姓名》:“五十乃称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虑定也,能顺四时长幼之序,故以伯仲号之。”还可以引申为兄弟的代称。尤袤《全唐诗话·卢渥》: “轩冕之盛,近代无比,伯仲四人,咸居显列。”“伯仲四人”就是兄弟四人。再引申为指关系密切的人。孔尚任《桃花扇·骂筵》:“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王季思等注:“伯仲,本指兄弟,这裏意指朋党。”(东林:指明末东林党。)再引申为指关系密切的事物。曹寅《秋饮》诗:“且看大小《雅》,伯仲本同系。”由“兄弟”还可以引申为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叔”,本义是“拾取”。《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qū),采荼薪樗(chū)。”毛亨传:“叔,拾也。”(苴:蔴子。荼:苦菜。薪:砍柴。樗:木名。)“叔”,表示比父亲年少的父辈,即“叔父”,是它的假借义。后来假借义成了常用义,本义反而消亡不用了。“叔”由表示比父亲年少的父辈“叔父”引申为在兄弟排行中表示第三。《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贞索隐:“崔浩云:‘伯、仲、叔、季,兄弟之次。’”“叔”在“伯”、“仲”之后,是第三位。
“季”,本义是“少子”,即最小的儿子。许慎《说文解字》:“季,少称也。”段玉裁注: “叔、季皆谓少者,而季又小於叔。”所以班固《白虎通·姓名》说:“季者,幼也。”引申为表示排行第四或最后的、最小的。《仪礼·士冠礼》:“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郑玄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伯仲叔季”,“季”在第四。“季”也可用於女子的排行。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岁夭死。长女嫁亳州永城尉姚挺,其季妹十岁。”“季”,指最小的女儿。“季妹”就是最小的妹妹。
“孟”,本义是“列为首位”的意思。许慎《说文解字》:“孟,长也。”引申为兄弟姊妹中排行居长的。孔子是老二,字仲尼,他的哥哥叫“孟皮”。“孟女”就是长女。春秋时,齐为大国,齐姓姜,故称齐君的长女为“孟姜”。引申为泛称各国的长女。《诗经·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郑玄笺:“孟姜,列国之长女。”“孟姜”,因常与“美”连在—起(如上例),因而后代又引申为泛称美貌女子。徐复祚《投梭记·姿劫》:“如云女,如云女,颜如孟姜;秦淮裏,秦淮裏,宛如濮上。”
伯在古代官员的意思?
伯”是表示“首”,第一,老大
伯仲叔,分别对应着第一,第二,第三
另外,
通“霸”。原指春秋时诸侯的首领
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五伯,即五个盟主,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成相》
又如:伯气(霸气)
伯 <动>
称霸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伯
一、殷、周诸侯的爵称。西周金文内畿愉科教片创造称伯,如荣伯、井(邢)伯、内(芮)伯、散伯、杜伯、单伯等。金文与周原甲骨又有楚伯。金文又常见以伯为谥号的尊称。《春秋》把郑、曹、秦、北燕、薛等国定为伯爵。
二、殷、周时一方诸侯之长。《史记·周本纪》:“西伯曰文王”。学者多认为是文王接受殷王册命为方伯。
伯声调怎么怎么拼?
bó第二声,
伯(拼音:bó,bǎi,bà),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即人首。引申指第一的,如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兄曰伯;又如父之兄称伯父或伯。
相关组词
世伯、伯忽、冥伯、伯牧、偏伯、诗伯、伯事、伯喈、称伯、词伯
相关成语
伯仲叔季、伯乐相马、伯仲之间、不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