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标题读《红楼梦》不少于600字怎么写
自拟深入了解读《红楼梦》不少于600字
读《红楼梦》有感
浓浓的书香味,深深的宝黛情,无论是这封建制度下缠绵千古的爱恋,还是在开放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皆是情深缘浅,岁月截止了它们的进步,却吹不走它们曾存在的事实。
起初认为这只是部写封建社会家族兴亡的书,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免关注到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王熙凤可算是贾府里最懂贾老太太心思的人,甚是讨贾老太太的欢喜,与宝玉及其他姐姐妹妹比起来她算是孝敬长辈的了。能够把贾府这样一个大家族的出出入入管理的井井有条让人佩服。虽然贾琏不大成才,但她依旧恪守妇道,对于姐妹们开诗社什么的也极热心。她,就是这样一位疾恶如仇,干练的当家人。
待读了第二遍,第三遍,慢慢读懂了深深的宝黛情。脑海里回响着林黛玉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那种悲到心底,挣脱不了的伤感,就像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的痛,诗,是她灵魂的寄托,是她心情的表现。她那柔弱的背影令人疼惜,她的一颦一笑又是那么的迷人。她心比天高却做不到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依旧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宝玉,她似乎不应是这个全球的人,最终香消玉陨。若说那贾老太太是很疼惜黛玉的,却也不然。她铁石心肠地将他俩分割开来,这大概都归功于封建社会的传统理念吧!导致宝玉最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一部《红楼梦》,一个大观园的故事,惹的几许人为它泪流。
红楼梦第7回读后感600字
第六回是以刘姥姥进荣国府作线索与纲领,为读者矫正了阅读的眼光;第七回则以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相互映射,对比衬托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处世的方式,以及隐含的深刻内涵,作了一次全方位的或近或远的拍摄,来透视贾府的整体现实与状况,深入了解贾府的日常生活。《红楼梦’里面宁荣二府是戏剧舞台,上上下下几百号人都是演员,前五回就是序曲,层层铺垫,即使第六回我们只不过借的是刘姥姥的眼睛,从一个侧面有了一瞥的印象,而第七回才是宁荣二府的真正生活开始了。镜头由远及近,有偏至正,对准了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近距离生活,进入了他们饮酒作诗,琴棋书画,尔拜我访和家长里短之中。作者着墨如泼,极力陈设烘托和铺垫,犹如帷幕徐开。涉及人物多却思路清晰,包含信息大但有条不紊。仅仅是第七回我们就能解读到如此之多的表面和背后的故事,真叫人叹服作者无比绝伦的文学才华!周汝昌有一句话很有道理:“第七回看似一派闲文,实则是耐心结撰,处处有用意,笔笔设伏线,全为后文铺下大致巨细脉络”,“读不懂第七回,莫看《石头记》”。可是真的读懂第七回,却又谈何容易。蒙:“苦尽甘来递转,正强忽弱谁明?惺惺自古惜惺惺,时运文章操劲。无缝机关难见,几许笔墨偏精。有情情处特无情,何是人人不醒?”靖:“他小说中一笔作两三笔者、一事启两事者均曾见之。岂有似送花一回间三带四攒花簇锦之文哉?”题曰:“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如果我们整理一下本回所涉及的事件就会看到,累计起来有十八件之多。罗列如下:周妇找王夫人;周妇同宝钗聊病说药;周妇回话,周妇叹香菱;周妇送花;迎、探春下棋;惜、尼聊天;链、凤风月嬉戏;周女求母;宝、黛游戏;遣茜雪探宝钗;凤姐回事,宁府赴宴;得会秦钟;妯娌们作乐;宝,钟投缘,焦大醉骂、宝玉、凤姐儿回府。这十八件事务,从宏观上来说一个整体,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和凤姐儿、宝玉赴宴宁府两件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人感觉天然流畅,毫无生硬突兀之感,沿着作者的巧妙铺设一路走来,倍感轻松和惬意。仅在本回中上场的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个之多,他们在刻画人物,交待事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这些人物按照出场顺序依次是:周瑞家的、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香玲、迎春、惜春、智能、凤姐儿、鲍鱼、黛玉、周女、贾姆、尤氏、秦氏、秦钟、平儿、贾蓉、焦大。另外,还有许多陪衬人物,他们是:莺儿、金钏、司棋、待书,入画、丰儿、奶子、大姐、彩明、茜雪。我们不计没有名字的丫环、婆子、小厮和众人。更不计没有出场但书中提到的人物。也就是说三十多个人物参与了第七回的故事,可见内容分量之重,容量之大,地位之重要。
这一回主要描写了贾府中的一些生活琐事;同时也暗喻贾府、宁国府里充满了污秽腐-败,缺乏生机勃勃的景象。 打发走了刘姥姥,对周瑞家的来说,忙碌了半天功夫,总算告一段落了,作为王夫人的陪房,还有一件扫尾的事务,就是要去回话,过度天然。王夫人在梨香院与妹妹“正长篇大套的说着一些家务人情话”。此时此地将视野适时地对准这里,使我们觉得入情入理。薛姨妈一家也安顿下来了,姐姐得闲前来探望叙旧,应该是极天然不过的事务了。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姐妹二人亲切交谈的情景,当然少不了媳妇儿女、妯娌姐妹、娘家婆家、远亲近戚等的大事小情。周瑞家的不敢惊动,走进里间,见到宝钗。分叙宝钗之事,叙得有变化有起伏。过渡和引入极其天然,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由于周瑞家的不敢惊动,走进里间,天然引出宝钗的冷香丸。作者的创意、寓意这样看来一斑。